今年以來,一項惠及民生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程在永州市城鎮鋪開,作為全省真抓實干激勵的重點項目、老舊小區升級版的重頭戲和城市更新戰略的重要一環,這一“民生小事”推出后,便受到市民的關注。為此,永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緊緊圍繞市委、市政府的戰略部署,逐步建立“高位推動、部門聯動、協作互動、社區發動”的“四動”工作機制,通過科學統籌,分級推進,取得了可喜成效。截至2021年11月底,全市已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51臺,正在加裝的有162臺,正在辦理前期手續的有424臺,超額完成了省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,成為全省四個表現良好的市州之一,排名二類市州前列。
“民生小事”檢驗決策者“大情懷”
永州市11個縣市區共有上世紀末、本世紀初建設的老舊多層住宅8300余棟,近2萬個單元,居住著約15%的城鎮人口,其中以老年人居多。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,很多老人舍不下舊居,又不愿融入現代生活,年歲增長,讓他們的出行變得越來越不方便,于是,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擺上了永州市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。今年上半年,時任市委書記嚴華多次召開專題會議,重點調度全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;時任市長朱洪武在5月24日的全市老舊小區建設推進會上,對各縣市區提出具體任務。朱洪武指出: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,對改善和提升居民居住品質、完善住宅使用功能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,體現了黨委、政府對群眾尤其是老年人群的關懷,更體現了城市管理理念的轉變和社會文明的進步。市政府主管副市長劉衛華指出: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,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,它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政府工程。劉衛華多次下工地、督進度,組織各級各部門召開調度會,聽取階段工作匯報,解決熱點難點問題。市政府督查室將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列入績效考核重點督辦清單,定期通報。市住建局黨組書記、局長唐曉波每月率隊到縣市區政府現場辦公,掛牌督辦。各縣市區從政府到住建部門,成立“加裝電梯”工作專班,搶抓進度,督促質量,在財政極端緊張的情況下,明確5-15萬元每臺電梯的獎補標準,市民對此深有感觸地說:“政府補貼的是資金,溫暖的是人心”。
“民生小事”折射部門責任和智慧
今年初,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在永州還是一個新鮮事物,市民既期待,也有顧慮,工作一時難以打開局面。今年下半年,在冷水灘中心城區的老舊小區,人們經常見到一位風塵仆仆的中年漢子,頂烈日、冒風雨,為各家各戶加裝電梯講政策、看現場、出主意、想辦法,他就是冷水灘區住建局副局長雷衛國。半年來,他帶著助手,踏遍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,對哪片小區,哪棟住宅,哪個樓道單元居民的情況,均了如指掌。
在永州各縣市區,像雷衛國這樣的熱心住建人還有很多。早在今年3月,省建科院作為特邀平臺,副所長任娟帶領技術骨干,負責對永州市既有多層住宅進行技術摸底,他們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,完成了8個縣市區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前期可行性評估。
推進加裝電梯工作,不但要有住建人的責任和熱情,更要有政府政策支撐。市住建局聯合市財政局、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、市市場監管局四部門出臺《永州市中心城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細則》和《永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實施方案》。明確每個縣市區組織住建、資規、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,在政務中心設立專門窗口,安排專人對加裝電梯工作推行“幫代辦”,并推薦20余家信譽好、品質優、服務佳的勘察設計、施工及電梯企業供業主選擇。
“民生小事”突顯基層治理水平
寧遠縣蓮花社區,是一個有著4萬多人口的大型社區,縣城的新興城區,也是縣城擴容提質的主戰場。該社區有1000人以上,小區18個,各種情況錯綜復雜。全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方案出臺后,社區黨委書記唐勝軍積極響應,經反復比較,選擇加裝條件充分的印山小區為試點,采取由業主代表評選電梯公司的公平公開競爭方式,從11家電梯公司中優選2家作為施工單位,整個過程完全尊重民意。從入戶宣傳發動,到確定施工單位、地勘規劃設計等前期準備,唐勝軍不到兩個月時間就都敲定好。在具體推進過程中,唐勝軍通過黨建引領,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帶頭作用,及時組織力量開展宣傳發動工作,解開居民的“心結”。同時,唐勝軍組織小區業主赴市里考察學習先進經驗和做法,組織業主黨員輪流到底樓居民家中做思想工作,從公私得失、鄰里和睦入手,以情、以理、以心服人。唐勝軍還不斷跟各業務部門協調,爭取政策支持,最終100余戶居民均同意在征詢書上簽字。在籌集資金過程中,老百姓愿意把錢交到社區。他們說,社區有唐書記把關,我們放心,心里踏實。
截止2021年,各縣市區共發動29個街道、139個社區力量積極參與,深入宣傳加裝電梯政策,共同協商解決手續難題。共印制宣傳資料5萬多份,懸掛橫幅、飛播廣告1200余條,為住戶提供技術資料1800余套,幫助填寫意向性摸底表格8800余套。
“民生小事”需要“領頭雁”
2021年,市財政局黨組交給副局長謝交發一項重任:負責局機關大院里8棟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工作。小區160多戶人家,尤其是多位一二樓住戶,思想極難統一,謝交發從自己樓棟開始,挨家挨戶做工作,用一腔熱情打動大伙的心。接下來跑住建、城管、自然資源、市場監管、電力、燃氣、人防、電信、移動……足足16個部門,雖說他跟城建口打交道多年,但這回親自上陣,仍然感受到技術層面的瓶頸。先是自學,找來《民法典》,細磨《物權法》及各類業務法規條文,將法律政策精神吃透,然后利用每個雙休日,帶上問題,聯系圈內同行,逐一登門造訪,摸索出一條條捷徑。作為一名老黨員,他學史力行,沒拿一分錢補助,連請人辦事都是“私車公用”,群眾稱他是單位的“活雷鋒”。市財政局大院宿舍加裝電梯竣工后,成為全市單位小區的標桿,前來參觀取經的絡繹不絕。
東安縣紫水一方住宅小區,老年居戶多,加裝電梯愿望強烈,但人多口雜,各方訴求不一,宣傳發動開展一個多月,協議書就是簽不下來。身為業主的退休老干部陳利平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他主動請纓擔任棟長,利用自己擔任過縣交通局局長的人脈,組織居戶代表到市財政局參觀,學到經驗后,以自家單元為試點,給小區作示范。在他的引導下,小區建立以“黨員+樓棟長+志愿者”為核心的自治小組,各樓棟選出一名棟長,負責做好本樓棟及單元的居民思想工作,溝通協調,凝聚共識。該小區先后推選出10名棟長,不到半年時間,完成加裝電梯4臺,正在加裝的5臺,申請加裝的1臺,成為東安縣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示范點。
如今,在永州越來越多的機關大院及老舊小區,不斷涌現謝交發、陳利平這樣的熱心業主,一只“領頭雁”,帶動一方人。永州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堅持“業主自愿、政府引導、多方合力、能改盡改”的原則,通過共建共治共享,建設宜居城市、美好家園。(永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稿)